时间: 2025-06-25 作者:产品中心
在中国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,“家”的定义正在被重新诠释。宜家中国联合第一财经·未来预想图发布的《2025年代际友好家居趋势报告》,通过对上海、重庆、哈尔滨13个家庭的深度家访及1101份问卷调研,揭示了银发族群的真实生活图景与家居需求——未来的家,需要容纳每一代人的生活习惯,更要接住代际之间的情感牵挂。
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.2亿,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/4。这个庞大群体并非“铁板一块”,而是呈现出鲜明的年龄分层特征:50-64岁的“准老人”仍处于职业生涯晚期,热衷文娱消费与抗衰老管理;65-74岁的低龄老人刚退休,将短途旅行与老年大学纳入生活日常;75-89岁的高龄老人更依赖医疗保健服务;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则侧重精神陪伴。
值得关注的是,“活力老人”正打破传统衰老叙事。他们中有人退休后重返职场,有人在迪士尼乐园打卡,还有人成为刀郎演唱会的购票主力。数据显示,55岁以上人群中,超六成每年至少旅游一次,60后、70后在刀郎上海演唱会观众中占比达50%。这种“越老越富”的趋势,源于经济发展与老龄化的并行——2000年至2020年,中国老龄化程度提升一倍,人均国民总收入从940美元增至10408美元。
但光鲜背后亦有隐忧。超半数老年人处于独居或空巢状态,他们在互联网上寻找慰藉,日均上网时长超4小时的中老年群体占比达51%。小红书数据显示,其60岁以上月活用户已超3000万,“银发触网”催生了适老化产品需求,也暴露了代际认知鸿沟——当子女为父母安装智能设备时,长辈们可能因“怕麻烦”而隐藏真实需求。
家访发现,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在居住空间中呈现复杂张力。上海的郭三圻为父母打造“养老房”时,在客厅装秋千、用鲜艳配色,却在细节处暗藏适老化设计:顶部轨道推拉门避免地面凸起,淋浴房无挡水槛便于平进平出。为迁就老人起夜需求,她甚至调整户型结构,让卫生间与卧室直线米。
这种“显性年轻化、隐性适老化”的设计逻辑,在多代同堂家庭中颇为常见。重庆的赵香梅因照顾2岁孙女,主动让出客厅舞蹈空间,将养花爱好压缩至阳台角落;上海的刘幼茹夫妇为母亲改造卧室时,宁愿自己动线变长,也要将老人房间移至卫生间旁。这些案例印证了一个现实:代际支持往往以空间让步为代价,而晚辈的观察与决策能力,直接影响适老化改造的效果。
更值得深思的是“未言明的需求”。哈尔滨92岁的陈维勇不会主动要求适老化改造,女儿需通过“拆刮胡刀”等细节揣摩其心理;84岁的赵秀华坚持使用一楼蹲厕,只因担心二楼马桶堵塞。北师大研究指出,长辈隐藏需求的背后,既有“不愿麻烦子女”的心理,也有对生活习惯的坚守。这种“沉默的需求”往往需要晚辈通过长期共处才能察觉。
调研显示,卫浴与厨房是适老化改造的核心场景。卫生间地面湿滑是65岁以上人群的最大隐患,但仅13%的老人使用助浴椅——78岁的刘卉雯直言“生活能自理就不需要”,宁愿在卫生间放小凳洗脚。厨房则面临收纳与操作双重挑战,近八成老人每天做饭,却因小家电增多陷入“空间不够用”的困境,开放式收纳与中部柜设计成为破局关键。
卧室与客厅的改造则体现“功能与情感并重”。老人对床的需求不仅是软硬适中,更强调“起身支撑”,床头扶手的反向安装、床垫高度的定制化测试等细节,彰显对身体机能变化的尊重。客厅中,电视虽仍是主角,但年轻银发族更期待“可社交的空间”——上海某家庭将实木沙发替换为休闲椅,让老人既能看电视又能与孙辈互动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适老化”正在从硬件改造向科技融合升级。上海推行的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中,智能健康监测设备、跌倒报警系统已成为标配;可穿戴外骨骼助行器让老人能继续登山徒步。但技术应用需把握边界:84岁的赵秀华拒绝家中安装摄像头,折射出银发族对“尊严感”的坚守——适老化不应以牺牲隐私为代价。
问卷对比“长辈自填”与“子女代填”数据发现,两代人对家居需求的认知存在显著偏差。46%的长辈认为浴室“没有不便”,但仅26.6%的子女认同这一判断;子女高度关注的“地面湿滑”问题,在75岁以下长辈中认知率不足30%。这种差异源于长辈“怕子女担心”的心理,也与身体机能衰退的渐进性有关——许多老人尚未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。
消费观念的代际差异同样明显。超六成长辈改造预算低于5000元,75岁以上人群中37.3%倾向千元以下投入,“性价比”与“实用性”是核心考量。而子女更愿为智能设备付费,却可能忽视老人对“熟悉感”的依赖——哈尔滨的戈雅坚持使用旧家具,只因“每个角落都有感情”。
真正的代际友好,始于“看见未言说的需求”。上海市民政局推动的“家庭照护者培训”、宜家推出的适老化改造套餐,都是在搭建沟通桥梁。正如报告所言:“适老化不是简单加扶手,而是让老人在身体机能退化后,仍能如常生活、追求爱好。”
当中国每年以1000万规模增加老年人口时,家的意义不再局限于居住,更成为代际情感的容器。从上海“9073”养老格局中社区食堂的适老化改造,到普通家庭里一张可调节高度的厨房台面,每一处改变都在诠释同一个理念:理想的晚年生活,不仅需要安全的空间,更需要被尊重的生活尊严——而这,正是代际友好家居的终极命题。